宗族祠堂重修之出火歸火

廟宇和宗族祠堂,因歷史久遠,需要重修,都會先另設壇所,迎請神祇祖先移駕,繼續接受信眾族人的奉祀,待重修完成,再迎請回廟宇宗祠,這個儀式被稱為「出火」和「歸火」,其中的火字,有著香火的意思。儀式雖簡單,但保留著民間傳統的祭祀觀念,值得記載。以下是元朗廈村友恭堂的出火沙頭角禾坑李氏世居的歸火過程,可作參考。

禾坑李氏世居之歸火 - 14-15/11/2009 (農曆九月廿八-廿九日)

來自廣東博羅的客家李氏,於清初海禁結束後,移居沙頭角區禾坑,開枝散葉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。而位於上禾坑村的李氏世居,為族人的祖祠,供奉開基先祖,亦奉祀觀音和對該族發展有很大貢獻的風水師李三友。由於歷史久遠,祠堂已漸破損,於去年開始重修,至最近完成,並進行歸火儀式,迎請神祇祖先歸祠。歸火大典,分兩天進行,除了傳統的宗族儀式外,亦為散居各地(包括不少已移居海外)的族人提供了團聚的機會,加上過百圍的盆菜宴和歌唱表演,令平日相當寧靜的村落,增添不少熱鬧歡樂。有趣的是不少儀式皆以客家話進行,族人亦多以客家話交談,相當有傳統鄉村情懷。

第一天的早上,先由風水師主持祠堂開光儀式,並迎請觀音及李三友叔祖回祠,可惜未能參與這儀式過程,故此相片欠奉了。至下午為迎祖歸火儀式,由族中十大長老進行敬祖儀式,逐一致詞,然後誦讀「請祖歸堂文」,並在各族人逐一上香後,才在金童玉女開路下,迎請各先祖回祠,安放供奉。

迎請各先祖回祠後,師傅再為新加的三輩祖先神位進行「請祖上神檯」的儀式,這個以紅布加上元寶作引橋的請祖客家傳統,難得一見,竟能遇上,實在幸運。

到了第二天大清早,族人便到附近的開基祖墳前,進行祭祖大典,然後將三枝燃點著的長壽大香,從祖墳以接力形式,步行回村內宗祠,再由族中輩份及年紀最幼小的男孩,交給長老上香。這項帶著薪火相傳意義的儀式,相當獨特,雖只能看到入村後的過程,但也總算是趟見識。

之後是祠堂開幕儀式,由族中五福子代表說過祝福語後,拉下宗祠的紅紙,並進行剪綵儀式。之後村中麒麟醒獅來賀,並由麒麟拉開宗祠左右對聯的紅紙,完成宗祠開光。

儀式過後,來訪的客隊麒麟醒獅,陸續到來,令宗祠前廣場變得擠滿了人,在鑼鼓聲中,顯得相當熱鬧。此外,烏蛟騰、馬遊塘和石橋頭的李氏,都送來賀帳,顯示同氣連枝的精神。

至下午一時,族人嘉賓齊集宗祠前廣場,欣賞誌慶表演及享用盆菜宴,開始前的一段宗祠介紹,提醒族人敬祖傳統。此外,難得地聽了一段歌星陳浩德的客家歌《出外靠朋友》表演,相當精彩,想學習客家話,不妨一聽。

廈村友恭堂之出火 - 8/10/2009 (農曆八月二十日)

廈村友恭堂鄧氏宗祠,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,為該村鄧族紀念鄧洪贄和鄧洪惠兩位開基祖先而興建的。最近得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安排,開始進行修復,工程由2009年10月開始,預計於2011年竣工。在工程開展前,先進行出火儀式,請來青松觀的道侶,誦經迎請文昌、土地及歷代祖先,移駕至祠堂旁邊的臨時壇所,接受供奉。部份過程,可參考「迎請土地」和「請祖出火」的片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