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落髻山

17/7/2005 - 天晴

欣賞日落日出,完全要看機緣,趁最近一連好幾天的晴朗,決定去碰碰運氣。套用電影「Before Sunset」和「Before Sunrise」為題,決定來趟追趕太陽,先到元朗髻山看日落,然後到西貢岩頭觀日出。看日落前先遊屏山文物徑,然後登髻山賞漁塘,以日落天水圍作為這趟日落日出的前半部總結。

下午三時半由天水圍西鐵站出發,先到聚星樓參觀。這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塔,置身於車站旁,混在民居間,雖被列為法定古蹟,實在難令人感受到絲毫被保護的感覺。看來政府對香港的古蹟也不大關心,只是隨便做些門面功夫而已,並未能真正讓市民認識香港的悠久歷史。

由此起步踏入屏山文物徑,順序遊覽圍村、古廟、宗祠和書室。由於幾星期前剛遊過龍躍頭文物徑,感覺也差不多。這兒雖是香港首條文物徑,但規模並不大,只有一公里長,而且周遭都是現代建築,令人感受不到昔日傳統生活的面貌。畢竟天水圍一帶已發展迅速,相比之下,龍躍頭文物徑更有鄉郊味道。猶幸屏山交通較方便,對有幾百年歷史的舊建築來個浮光掠影,也算不錯。遺憾的是沿途介紹的只是建築物,對前人的生活風俗,沒有太多著墨,令人難有更進一步的體會,只能從書室桌上的三字經和朱子治家格言,稍稍領略前人的教誨。

 

遊罷最後景點的洪聖宮,便來到屏廈路。由於已是四時半,於是沿馬路走往青山公路,續往元朗方向走一小段,便轉入庸園路。此處沿路有不少貨倉工地,遊人不多,往上走不遠,便來到「珠穆朗瑪多元文化社區中心」。這個中心是由官民合辦,協助少數族裔人士拓闊社交網絡,融入主流社會。原來元朗區也有頗多不同的少數族裔聚居著,包括尼泊爾、巴基斯坦、印度,難怪以和這幾個國家都相連的珠穆朗瑪山脈命名。中心雖較偏僻,但環境倒也不錯,希望真的能達到目的,令少數族裔成為香港的一份子,畢竟香港是個大都會,實在不應有種族之分。

離開中心,走過西鐵橋底,續沿車路走一會,便轉走山徑往山上走,經過山墳,便來到開揚山嶺。此處雖不算高,但可鳥瞰四周景色,相當不俗,特別是欣賞西鐵高架橋,猶如巨龍般從元朗伸延往天水圍,頗有氣勢。沿山脊往西走,很快便登上髻山,大片方格漁塘展現眼前,令人喜出望外。這片漁塘雖置身於大廈林立的天水圍和元朗工業區之間,但仍保留著那份鄉土氣息。由於髻山只有百多米高,從山頂欣賞漁塘和前面的后海灣,感覺也十分接近,塘間堤岸也清晰可見。站立山頭,感到十分悠閑舒暢,絕對可細心欣賞這遼闊景致。

隨著太陽西沉,閃耀金光照得天水圍市區中的大馬路變成金光大道,十分有趣。在斜陽映照下,山下漁塘泛起微微紅光,雖不是激情的嫣紅,但淡淡微紅更能帶出寧靜鄉野味道,令人心境更平靜。看著夕陽慢慢消失,天邊的薄雲,輕輕添上一道紅霞,為這日落填上句號。

趁著日落後的餘光,沿山徑向著山腳的盛屋村下走。本想在山腰間再多欣賞漁塘風光,但受到金色蒼蠅不斷地騷擾,只得繼續下山,只需十多分鐘,便來到山下的小巴站,結束這日落日出的上半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