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蹤落馬洲支線

15/4/2007 - 天晴,有煙霞

連接香港及內地的第二條過境鐵路「落馬洲支線」,因塱原濕地保育問題,導致支線大部份變成地下鐵。鐵路快將落成,不禁對此好奇。於是由上水出發,經松柏塱入塱原,穿越菜田至河上鄉。續走較少遊人的北區山嶺,跨鳳崗,過鐵坑,登落馬洲,俯瞰鐵路沿線的通風點和緊急出口建築物,藉以一窺鐵路的走向。

由上水出發,經彩蒲苑,走到大頭嶺村外的大渠。由於無水,大渠內已長滿青草,更有水牛在此覓食閒蕩。縱望渠內草坪,配合遠方的大石磨山嶺,構成一幅頗動人的圖畫,和旁邊工廠大廈做成的石屎森林,形成強烈對比。沿村徑走進松柏塱客家圍,來到有特色的鎖頭屋。很想入內欣賞這傳統建築設計,可惜是私人物業,村民不想受騷擾,大門深鎖,只能望門輕嘆。步至村後供奉英雄的集成堂,只見門前的一蹲小炮,被隨便地放置在地上,一不留神,還以為是廢鐵呢。經過博文學校,來到排列得很整齊的各姓宗祠。和圍頭村不同,客家宗祠都來得簡樸,但作為對祖先的尊敬,絕對沒有因而減少。

劍蘭

離開松柏塱,步回大渠旁,沿渠向北走,希望看到落馬洲支線的蹤影。由於要保育塱原,鐵路原來早在上水市內鑽進地底,只能看到對岸的淺灰外牆建築物,相信是通風和緊急救援之用的。由此沿小徑走至燕崗,開始跨越塱原濕地。踏進片片菜田之間的小徑,感受那份寧靜。閒走其中,欣賞菜田漁池,倒也逍遙,只要不去騷擾破壞農耕,村民也不大理會遊人。可能不是觀鳥季節,雀鳥不多,濕地內只得三兩觀鳥者,令人感到這片土地,仿彿和濕地保育拉不上關係。雖沒有路標指引,但只要跟著最清晰路徑,向著河上鄉方向,也不會走錯。當然要走遍每格菜田,恐怕得花上半天了。沿小徑直走,很快便穿越塱原,來到雙魚河,在村狗狂吠下,急步跨越小橋,來到河上鄉。

入村前先到重新啟業的鴻圖豆品廠,花六元品嘗豆腐花和豆漿,然後經過居石侯公祠前的空地,發現幾星期前洪聖誕戲棚,還剩下大堆竹枝,等待清理。想起洪聖誕,當然要到洪聖廟走走。和誕節當日相比,今天廟內外皆空無一人,真有天淵之別。沿廟後的松菊徑,繞過民居,直走河上鄉路。由此往左走,經過山火摧毀的大石磨山坡,來到轉彎位,接入不太明顯的分岔路口,進入工場地帶,受到不少狗隻的監視。由此沿車路直走,繞過鳳崗山,留意左邊的分岔小徑,在一工場前覓隱蔽山徑往上走,經過一垃圾場,再攀一小段陡直斜坡,便登上鳳崗山頂。

鳳崗山雖不高,但縱瞰塱原一帶的景色,倒也不錯。可惜受煙霞影響,變得灰濛濛,真是可惜。往北是羅湖練靶場,可惜景致較混雜,不太吸引。沿山脊鐵絲網邊續走,緩緩下降至山腳的工地,在十多頭惡犬狂吠下,懷著顫抖的心情,既不敢和牠們有眼神接觸,也不可奔跑,只能慢步遠離並走至馬草壟路。心情稍平伏,又得覓路走上下一個小山丘,俯瞰大片草坪的球場,沿山丘下降至已變成大草坪的堆填區,再次接回馬草壟路。

沿車路步至球場外,右轉接石級上走山墳區,再沿墳後山徑直登上山頂。這個小山崗雖只有八十多米高,但景觀一流。鐵路雖在地下,但也可看到從上水經塱原至落馬洲,沿途的通風和緊急出口的建築物,憑此亦可瞭解到落馬洲支線的路徑。下走山坡至往鐵坑的車路,續登落馬洲山頭,至此距離邊境禁區已極近。在山頂欣賞洲頭村景色,亦可看到鐵路重出地面的位置。這兒也可俯瞰新田一帶的方格漁塘,可惜在厲害的煙霞下,變得迷濛一片,完全分辨不出細緻景色。

離開山頂,沿坡而下,看見一塊寫著1949年的石碑,雖不知背後故事,但也覺有趣。續往下走,山徑漸變迷糊,令我們也誤入歧途,在樹林中掙扎了好一會,最後被迫循原路往回走,重新覓路。終於在布條指引下,下降至山腳,在潘屋村後步出落馬洲路,再輕鬆步至車站。

今天的路線所走的山頭,都不過百多米高,原應不難走,但由於沿途沒有明確路標,又多分岔轉接位,只能靠地圖和臨場推敲,加上要面對工地的犬隻,所以也不算輕鬆,往遊必須要有心理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