閒遊龍躍頭

19/6/2005 - 時陰時晴

早上的幾陣驟雨,使人打消往郊野走的念頭,改為往粉嶺的龍躍頭文物徑,閒遊一番。這兒的五圍六村,原來已有六、七百年歷史,真是值得去感受一下。只是沿途的指示頗為不足,難怪遊人稀少,真是可惜。

龍躍頭文物徑位於新界粉嶺,是政府在新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,覆蓋龍躍頭一帶的五條圍村和六條村落的歷史建築物和遺址。龍躍頭這個名字相信是跟附近的龍山有關,有龍躍群嶺的味道。文物徑覆蓋的圍村,已有七百多年前的歷史,是南宋時代鄧族聚居的地方,可算是源遠流長了。

由粉嶺火車站坐54K小巴到崇謙堂,作為遊覽文物徑的起步點。崇謙堂是在一九五一年擴建而成,外貌雖不算特出,但也有點懷舊味道。走過崇謙堂不遠,便是石廬。由於是私人物業,不對外開放,只好從圍欄外欣賞這幢中西合璧,古色古香的建築。可惜現在已荒廢,未能展現豪華氣派。在石廬旁邊的是名為「樂園」的地方,相信以前應是一所花園,可惜現在已野樹蔓延,雜草叢生,令人卻步。

續往前走,便是麻笏圍。圍門上刻有「鬱蔥」二字,以表示生長茂盛。由於是行程的第一所圍村,我們花了不少時間去欣賞圍村內的各種建築,細味昔日生活情懷。接著的是年代最久遠的老圍。圍門上的一對大對聯,特別搶眼。老狗躺在圍門內,既守護圍村,亦算是歡迎我們。門側是一口水井,應是以前村民的食水來源,現在已封了,但從上往下看,仿似深不見底,令人寒然。四周圍牆有近兩米厚,絕對能起保護之用。

遊罷老圍,便到天后宮和松嶺鄧公祠。祠內正殿供奉歷代祖先,居首的已是宋朝古人了。祠堂大門上的門神,威武懾人,和門前閒話家常的村民,相映成趣。祠旁的天后宮供奉著天后,而兩旁站立的原來是千里眼和順風耳兩個侍從,真是不說不知了。跟著的是東閣圍和永寧圍,也有四、五百年歷史,只是隨著時代演變,圍內的傳統房舍,大多已被較現代的樓房所替代,只餘下古舊圍門,令人發思古之幽情。

至此已走畢文物徑的南段,越過沙頭角公路,便進入北段。相比之下,北段景點較少,由於善述書室不對外開放,只能往又名新圍的覲龍圍遊覽。覲龍圍建於一七四四年,年代較短,加上圍門前已變成停車場,略嫌現代感過強,幸好圍牆四角建有更樓,仍能保持著昔日守護的氣氛。

閒遊過五圍,跨過梧桐河支流,最後便來到萬里長城下的小坑村,亦是旅程的終站,靜候56K小巴回粉嶺火車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