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遊林村山谷群村

17/9/2006 - 天晴

早上到粉嶺泰亨村遊覽,午後順道一遊林村山谷的幾個村落。先到非常旅遊化的放馬莆看天后宮,續過社山,沿田野間小徑,串走上、下田寮下、白田崗、大菴和龍丫排的一眾村落。其中部份村居已變得現代化,亦有部份漸已荒廢,能人不其然緬懷昔日農耕社會的生活。站在荒屋畔,置身於遼闊田野間,遠望山谷盡處的龍山,絕對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。

蔥蓮

泰亨村,位於粉嶺公路旁,是文氏家族的圍村,據說開村已有近六百年。全村規模頗大,除了祠堂村、中心圍和灰沙圍三大區外,最吸引的是那文氏宗祠。這座宗祠雖經過重修,但仍能保持著那份傳統古樸風味,實屬難得。加上旁邊的文天祥像和環境優美的荷花池,難怪當天竟吸引到過二百人的旅行團來遊覽。猶幸他們都只是匆匆的來,匆匆而去,讓人仍能享受那份鄉郊寧靜。

村後的天后宮和文帝古廟,亦很值得一遊。特別是站在廟前大空地,眺望遠山,視野廣闊,想像昔日村民黃昏時份,在此閒話家常,一片閒適,絕非現代都市人所能感受。前面是大片荷塘,相信在盛夏荷花盡展時,一定更迷人。離村稍遠一點的觀音古廟,雖不太顯眼,但內裡的觀音像造型獨特,值得一看。

離開泰亨村,沿公路緩步往大埔方向走,經過大迴旋處,轉入林錦公路,直走至放馬莆的天后宮,亦即是那聞名一時的林村祈福大樹所在。由於這兒已成為旅遊熱點,連天后宮亦變得很有現代感,令趣味也大減。但作為小休地點,倒也不錯,特別是那簇新的公廁,清潔乾淨,值得一讚,只是就設在天后宮旁,卻又有點不敬呢。

小休過後,越過公路,再往前走,來到社山。轉接彎彎曲曲的水泥小徑,往村落進發。走在翠綠田野間,令人感受到一份鄉土情懷,雖只是短短的一段路,已令人回味不已。來到社山,先走訪那神木的大樟樹,然後沿村前小徑走至陳氏宗祠。這座祠堂倒是有點殘舊的,不過再往前走,便是簇新的三槐堂,內裡也是陳氏家祠,只是不知兩者是否有關連了。

離開社山,沿鄉間小徑往上、下田寮下走。這兩村由於較遠離公路,更顯寧靜,鄉土味道更顯濃烈。小貓守在祠堂前,仿彿警示閒雜人等,不要隨便亂闖。其中的一列村屋,排得很整齊,亦編有號碼,很是特別,但全都已被荒廢。這兒背靠風水林,前望大片田野,實在是村居的好地方,如此好環境,真不知為何會被廢棄了。排屋後是一間很有古風的石砌大屋,雖然屋頂已被植物披蓋著,但那幅石牆已吸引得很,如非怕村狗,真想再深入村莊探索。饒是如此,站立村前,遠眺大片田野後的龍山,聳立山谷盡頭,氣勢非凡,真要佩服前人在此擇地建村的眼光。

甘蕉

繼續往下一個村莊走,原想經白田崗,先往龍丫排走。豈料因沒有清晰路標,問了好幾個村民,都仿彿沒有聽過龍丫排,只得沿村間小徑亂走。走了一會,來到另一村落,赫然發現原來已到了大菴。村前那座古意盎然的六德書室,已被荒廢,反而旁邊較細小的育德書室,仍像有村民居住。這些代表昔日作育英才的特色建築,實在值得保留,不應隨便廢棄,任由雜草樹叢橫生,讓這歷史一頁被慢慢掩蓋。村內雖已建有不少新型村屋,但村前水道旁玩耍的孩童們,在嬉戲中流露出的那份童真,讓人仍能喚起一份鄉土氣息。既已到大菴,順道一探那登上大菴山的山徑起點,好留待他日一走這被陳伯前輩稱為「萬山壓頂,層層翹企」的山嶺。

由於未能到龍丫排,有點心有不甘,於是離開大菴,沿村徑回走至白田崗,終於認清方向,踏上下走龍丫排的村路。遠遠的望向這藏於山邊的小村,在翠綠田野映照下,十分動人,真不枉回頭覓路之功夫。入村前有一牌大石碑,可惜碑上文字已完全認不出來,不知這是否細道這兒的一段歷史了。入村前是一排只剩下外牆的荒屋,內裡已長滿雜草樹叢。繞過這排廢屋,轉入村內小公園,便是簡樸二進式的茂華家塾。正想再深入探究,一頭村狗已緩步走至,並開始吠叫示警,兼步步進逼,誓將這陌生人趕出村落才罷休。這村狗倒也聰明,得手後還躺坐在村口,以防這外客再圖入侵。

至此不得不死心,於是懷著有點不捨的心情緩緩離開,沿途再遙賞這隱蔽小村的韻味,細想香港現在還有多少類同的小村落,獨立在山野間,被人慢慢地遺忘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