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鐵屻深山尋廟

14/10/2007 - 天陰

因事只得半天閒暇,只得作短遊,於是選擇到大埔的打鐵屻,入深山尋觀音宮。遊廟後,撥草叢硬闖上草山山腰,然後沿林務車路下走大埔滘,續登282米小山崗,最後下降至上黃宜坳配水庫,接車路離開。

白花牽牛

為省時間,從大埔火車站坐專線小巴直達新屋家,然後才起步,沿車路直入打鐵屻村。大部份行山人士都會在入村前轉走衛徑上鉛礦坳,因此打鐵屻一向不是行山熱點。不知是否有見及此,村口的告示牌上貼有行山前輩「陳伯」的一則「打鐵屻內多幽秘」遊記,提到「林清水滿,野花嬌嬈,村前秀水,村後高山」的美景,也算是較特別的介紹。村內新型村屋不斷興建,昔日舊居漸被取代,看來這兒很快便會和鄰近的碗瑤新屋家一樣,變成西式村屋群,失卻鄉郊味道。

在狗吠聲中踏小徑穿越村莊,沿溪步至村後的田野,來到賴氏宗祠附近的農家地帶。原想細味鄉郊情懷,但村內狗隻急奔而至,雖然全都是趣緻小狗,形相也不算兇惡,唯見吠聲不絕, 只好不作逗留,輕輕步過牠們身旁,繼續上路。沿小徑再走一段,很快便來到觀音宮。一直以來,都以為昔日的荃灣至大埔古道,就是今天由鉛礦坳直下碗瑤的衛徑。但近日翻看書籍,提到這條古道,應該經過打鐵屻的觀音宮,以方便行旅善信的參拜,似乎也有道理,不禁對這條古道的原來路線感到好奇,希望他日能找到答案吧。至於觀音宮,單看廟內的「光緒三十三年」重修碑,已可見歷史不短。只可惜今日古道消失,村落亦已漸變現代化,來參拜的善信似乎也不多。幸好由打鐵屻村直走至廟,都是水泥小徑,以利參拜,唯盼此廟仍能維持現狀,不致成為頹垣吧。

過廟後,水泥小徑結束,轉接山徑,沿溪續入山野。走至一分岔路口,見左右皆有布條,而左方似是入澗的,於是選走右方明確大道,直往山上走。約走十分鐘,便來到電塔之下,至此感到不妙,於是翻閱地圖,方發現走錯了。此處頗接近衛徑,應可續走接衛徑大道,但不想因此改變行程,於是循原路下降回分岔路口,改走左方,小心過澗。過澗後見有布條作指引,知道這才是正途,於是緩緩上走。很快山徑便漸隱於草叢間,雖還可沿徑而行,但兩旁高及人頭的茂密草叢,令人不得不雙手開路,緩慢「推」進。雖然沒有下雨,但茂盛叢林內滿是露水,不但令山徑來得濕滑,更令人衫褲鞋襪盡濕透。由於全副精神都放在小心走路上,雖不停上走,倒也不覺累,而且甚有原始風味,感覺倒也不錯。由澗上走約大半小時,終於來到較開揚的電塔草坡,方能小休。環視兩邊山坡,都看到狀似梯田和石砌矮牆的痕跡,不知這些和大帽山上的茶田遺跡是否一脈相成。如果這兒一帶昔日是梯田,相信山坡草木一定沒有現時的茂盛,景觀應會更為吸引。

肖梵天花
肖梵天花

離開電塔,繼續上走,草叢已沒有之前的茂密,相對易走得多,經過最後一段的竹林,終於踏上半山的林務車路,進入舒適旅程。沿車路往大埔滘方向下走,沿途雖無動人景觀,但偶爾看到路旁的小花草,也覺生趣。走至多色林徑的交匯點,便轉入山野,沿鋪了麻石的小徑,直登黃宜坳上的282米小山。這山頂一帶是賞蝶的好地方,有不少優美的蝴蝶在飛舞,難怪吸引了一些拍友來捕捉那美態。沿山脊前走,大埔市區在望,可惜山上草叢較高,令人難以作全景俯瞰。沿布條指引,緩緩下走,穿過一小段樹林,來到上黃宜坳配水庫,由此接上直走大埔火車站的車路,結束這三小時短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