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澳端午遊涌

8/6/2008 (農曆五月初五)- 天陰轉晴

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,香港不少地方都有龍舟競渡,在大澳也不例外。但原來除了競賽式慶賀外,在這個歷史悠久的漁港,還有一項香港少有,並富有宗教和社區意義的神衹遊涌傳統活動,讓人對端午節慶的意義有另一番體會。可惜今年端午前的一場黑雨,令大澳變成一處斷水、斷通訊、無車可達的地方,出入只能靠水路,令本來應會人頭湧湧的大澳市街,變得相對寧靜。面對逆境,大澳居民仍積極投入神衹遊涌活動,以樂觀的心情渡過這節慶,令這趟參與成為難得的體驗。

附上遊涌期間的「龍舟表演」片段,另有在洪聖廟的「廟內問杯」情景,似乎黑雨導致廟內水浸也有點影響。

每年的端午節,大澳的三個傳統龍船協會,分別為扒艇行、鮮魚行、和合心堂,都會舉行有宗教意義的龍船遊涌活動。扒艇行是由經營扒艇這種較大型漁船的漁民所組成,合心堂由經營較小的大尾艇的漁民所組成,而鮮魚行則由經營收購鮮魚作買賣的漁商所組成,這三個組織,可說是代表著昔日大澳漁業的三個主要行會組織。遊涌活動,是由三個組織,分別在五月初四及初五,分別到大澳的寶珠潭楊侯廟、新村天后廟、市街的關帝廟、及石仔(土步)洪聖廟這四所社區主要廟宇,迎請神衹上小艇,在初五一起進行遊涌活動。端午當天,雖因交通問題而遲了到達大澳,猶幸仍趕及看到其中扒艇行的請神過程。

請神完成,三隊龍船,分別拖著載著神衹的小艇,在大澳的水巷間進行遊涌活動,並於沿途進行化衣撒水飯,以安撫水中幽魂,並順道為社區作潔淨。神艇所經之處,兩旁的棚屋居民亦會燒衣作拜祭。由於今年遊人不多,因此有幸能坐著小艇沿途跟隨,瞭解活動過程。

接近中午,遊涌完成,三隊龍船稍作休息,便在碼頭旁的水道進行友誼比賽。與此同時,在碼頭附近另一邊廂的海岸,則進行現代式有體育競賽意義的龍舟競渡活動。兩種新舊的端午活動,代表著不同的社區意義,亦吸引著不同的觀眾。

午後休息過後,便進行送神儀式,分別將四位神衹送回各廟宇,以示遊涌完成,並於最後把接載神衹的小艇,推回岸上安放,留待下一年活動之用。

封山印

關於大澳龍船遊涌活動的詳細介紹,可參考張兆和、廖迪生兩位教授所著的「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二:大澳」一書,對瞭解大澳漁業及社區發展,亦有一定的幫助。

(後記:按渡邊欣雄所著(周星譯)的「漢族的民俗宗教」中「長洲島的龍舟祭」一文,詳細描述長洲的類似活動,現今是否仍有進行則有待探究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