煎魚灣踏堤尋古

6/8/2016 - 天晴

晴朗夏日,選走一條較長但難度不算高的鳳凰徑路線,由石壁水塘起步,經狗嶺涌、分流、煎魚灣和二澳,走至大澳。除了在狗嶺涌看嶼南界碑外,亦到煎魚灣再尋普濟禪院的石對聯,更趁潮退踏足連接到雞翼角的石堤上。之後經二澳時欣賞剛插的禾苗,可惜之前曾看見的武帝古廟石匾則遍尋不獲了。

沿石壁水塘的鳳徑第八段引水道車路走,途中景觀欠奉,只能在一處較開揚的山頭欣賞白角的山岬。直走至狗嶺涌,轉接分岔小徑至山頭的觀景台,俯瞰狗嶺涌海灣景色。之後下走接環山腰小徑,走至嶼南界碑,探探這孤立於偏遠山野但卻紀錄著昔日英國租借新界歷史的石碑。之後踏石級下降至海灘,經過無人的營地,上走接回鳳徑。

續沿小徑環山走,俯瞰分流東灣,直走至分流村。昔日熱鬧的村落,現在已變得只有少量居民,幸好還有士多,為這漫長路途提供重要的汽水補給。下走至西灣沙灘,先探梁氏宗祠,再訪汾流學校。學校荒廢已久,但最近卻有人在校舍內舉辦藝術攝影展,展現荒村風貌。步過沙灘,走至盡頭岩岸上的大王爺壇,於此縱觀分流西灣全景。

離開分流,踏鳳徑跨過響鐘坳,下降至煎魚灣。步出沙灘,走至盡頭的象鼻崖,於灘後叢林中尋找昔日普濟禪院的遺址,特別是刻字清晰的石對聯。步回沙灘,趁著水退而現出水面的連接雞翼角石堤。時間雖有限,也嘗試走石堤至海中心,回望煎魚灣景色。

之後覓小徑經過荒廢村舍,接回鳳徑,越過根頭坳,下走至二澳村。復耕後的二澳,人氣多了,並有人在此露營,感受田野生活的風味。至於已荒廢的龔家宗祠,仍在維修中,至於之前在山邊的武帝古廟匾額,則遍尋不果,未知是走漏眼還是已被人移走呢。離開二澳,於黃昏暮色中踏小徑快步走至大澳,結束夏日長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