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崗級級走

20/11/2010 - 天晴轉陰

為了摸索昔日昭和碑所在地帶的環境,決定探走紫羅蘭山,再踏七年半前的「縱走紫羅蘭孖崗山」路線。昔日登走紫羅蘭山的山徑,現已成了梯級路,連同上落孖崗山的逾千級石級,令整條路線變成梯級之旅,為另類的遠足考驗。

《野外》雜誌創刊號中,曾提到紫羅蘭山有斷碑,記著「昭和十七年」(1942年),為日治時期的實物見證。事隔三十多年,似未有人再提及此碑去向,未知是否仍在山野、抑或已收歸博物館倉庫、還是已消失掉呢。見已有七年多未再登臨紫羅蘭山,決定一登以瞭解地形,嘗試想象斷碑的位置。由黃泥涌水塘起步,先看看這個建於1899年的香港第三個水塘,一探此法定古蹟的三項歷史建構物:石砌水壩、水掣房和溢流口。步過水壩,走至引水道,便按指示牌左轉,沿大潭郊遊徑上山。上走不久,便來到紅磚砌成的雨水收集處,不知是否和水塘屬同年代的建築呢。續往上走,昔日的崎嶇山徑已變成了易走的梯級,相信是闢為郊遊徑的成果吧。不需半小時,便登上紫羅蘭山的北峰。下降山坳,轉登南峰。山坳一帶樹叢茂密,不知昭和碑是否隱藏其中呢。

離開南峰下走,很快便踏上水泥石級,邊眺望山谷間的大潭水塘,邊看著對面孖崗山的畢直石級路,下走淺水灣坳。走畢連綿石級,下降至紫崗橋,稍作休息,以準備接受近千級畢直石階的挑戰。數著石階數目,拾級而上,不時回望紫羅蘭山,趁觀景時回回氣,約走二十分鐘,便登上孖崗北峰。沿山脊過南峰,沿途有不少盛放花朵,可供欣賞。

來到南峰,先在樹叢間覓得標高柱,然後前走至下山路口,俯瞰赤柱半島的海灣景色。左邊並排迤邐而下的馬坑山,連同鄰近的老虎山和長連山,因被叢林蔓封,故遊人極少,但觀其山勢,應該也是值得探索的。從南峰頂下走,又是一連串的石級。途中的觀景台,其下為昔日的軍事偵察站,可惜並未見有任何介紹,遊人往往被遼闊景色所吸引,而不易察覺這歷史遺跡呢。

續踏石級下走,赤柱半島逐漸變近,山下屋苑洋房已清晰可見,可惜天色此刻轉暗,否則景致更佳。由赤柱踏石級上來,一點也不難,並能欣賞好風光,難怪沿途也遇上不少遊人,輕裝上來作閒走。走畢石級,下降至赤柱峽道,終於來到衛奕信徑的起點。原來這段『Stanley Section』被稱為「鴻桑段」,恐怕知道的遊人也不多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