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盂蘭勝會

去年看了多個盂蘭勝會,原想先登出列表和相片片段,事後再作文字整理,但結果不了了之,慚愧。今年又到盂蘭月份,為免重蹈覆轍,決定事後才一起處理。今年的探遊目標亦略有改變,由去年主要是大型球場活動,轉為較多為地區街坊居民所舉辦的盂蘭勝會。這類活動,規模雖較小,亦大多沒有神功戲安排,但卻各有其特色,而且不少已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,在某程度上能反映出該區的一些歷史片段。此外,今年亦將在各處看到的大士王,結集為鬼王面面觀,以相比較其不同的形態。

     
     

各地不同的活動,大多稱為盂蘭勝會,但亦有出現其他不同的名稱,如中元法會、中元勝會等。部份更見主辦單位稱為盂蘭勝會,但在負責宗教儀式的道士所提供的榜文中卻稱之為中元盂蘭法會、中元勝會等。究其原因,盂蘭其實是源於佛教,有著目蓮救母的故事,解亡世父母在陰間倒懸之苦,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。而在道教中,則是因為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,乃三官大帝中的赦罪地官誕辰,人們為其賀誕以祈求赦免亡魂之罪(相對應的是農曆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和農曆十月十五的下元節,分別慶賀賜福天官和解厄水官)。由於兩者皆在農曆七月,加上大部份的活動皆由潮州人舉辦,而採用的是佛教儀式,故稱為盂蘭勝會。至於其他活動,包括廣府或海陸豐族群所舉辦的活動,即使是採用了道教科儀,但因盂蘭二字已深入民心,故不少亦採用盂蘭勝會(或是中元盂蘭作為結合)為其活動名稱,只留下宗教儀式中的榜文和表文等,才見中元稱號。其實不論是盂蘭還是中元,其目的也是為超幽祈福,既積陰德,也讓大家得心安,意義是相近的。

鬼王面面觀放滑鼠在每幅小相上,即可放大相片)